“砍掉O2O,专攻LBS,不考虑商业化。”2014年,刚刚进入阿里巴巴接手第一个整合业务的俞永福,曾这样给高德做“减法”。几乎同一时间,它的竞争对手百度地图则继续坚持在O2O方面进行布局,和百度外卖、去哪儿、直达号等打通,试图把地图打造成O2O的重要入口。
地图之争尚未结束。三年过后,高德又开始做起加法,除了加大了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外, 上线了基于高德地图的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易行”,并拉来了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摩拜单车、飞猪等出行服务商接入。而同期百度地图宣布升级,要做智能化出行,并且以开放赋能产业链、优化出行基础设施建设。
几年之间,无论是高德的减法、加法、减法,还是百度地图升级,背后是巨头们对于出行市场的判断和对用户需求的把握。
高德向左,百度地图向右。而地图的下半场,已然不是地图。
从做减法到做加法高德业务是俞永福登上阿里这艘“大船”的第一项任务——完成阿里巴巴集团对UC和高德的业务整合。
当时UC和高德分别拥有超过3000人的团队,外界对此整合最大的担心就是:UC与高德能否逃脱“收购死”?因为此前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并购整合鲜有成功案例。
在俞永福看来,能够拉升产品是稳定高德的关键。在业务方向上,被视为现金流的O2O业务被砍掉,聚焦做移动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语音导航特色功能和自驾避堵、公交导航等。
对于当时要打造中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和“生活在其中”的多元生态平台的阿里巴巴来说,LBS更让其无处不在,在移动互联网和车联网领域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还具备相当重要的数据价值。
经过3年多时间,在俞永福看来,高德已经从从一个软件服务商升级到应用服务商,从专业数据升级到专业动态数据,这样技术升级,能力升级全部完成, 高德的战略需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在出行战略上做“加法”。
往哪个方向做加法?可以看到的是,伴随着共享出行的发展,目前出行方式正在改变交通环境,网约车成为城市拥堵的新变量,共享单车改变了五公里内的出行习惯,对于一线城市交通拥堵有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凸显公共资源矛盾的新问题。因此,未来出行服务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将从专业缓解汽车拥堵到全局出行方式的优化,这也是高德未来三年的发展重点。
俞永福称,其实交通在他看来有三元素,就是人、车和路。它们构成了交通核心的关键词,也是交通出行产业的三个重要力量。未来高德将以易行平台与交通大脑为基础,打造一个具备云+端能力的公共出行服务平台,推动人、车和路三元素的连接、协同和进化。
具体而言,高德的云+端公共出行服务平台供包含云和端两个部分。在云端,未来高德将致力帮助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云端交通大脑对信号灯等公共交通设施、对公共交通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的指挥调度;在端上,滴滴、摩拜等出行服务商可以基于高德地图提供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高德易行平台,实现用户基础服务优化,激发新的用户需求。而出行用户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出行规划 。
商业化没有时间表“不与行业争利,不做网约车、不做共享单车,不会做自动驾驶平台”。俞永福这样定位高德的公共出行的服务平台。
而百度地图则称要依托百度在AI领域的优势,做智能化出行。例如,通过电动车导航以及可实现语音唤醒技术、导航全程可多轮对话的智能语音服务,以及3D地图、融入AR导航技术及语音解说的智能景区伴游等功能,在智慧交通、城市规划、共享出行生态打造等方面进行升级。
无论高德还是百度,都在从此前的地图导航,向全局出行平台的优化转变。不同的是,百度除了地图之外,还在自动驾驶等领域展开探索。
而业内人士认为,出行行业科技基础设施其实有三个关键词:数据、连接和智能。数据方面,位置、交通和生活等多元大数据可以捕捉真实世界变化;连接方面,地图连接用户、应用、汽车、城市管理者和出行服务商;智能则是在数据和连接的基础上,与政府合作,打造城市的交通大脑、智能交通中枢。而这也正是巨头们在出行领域努力的方向。
不过,在商业化的进程上,高德仍称自己不考虑商业化。
俞永福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记者说:“无法给高德的商业化做时间计划表的预估,目前成长是第一要务。2016年下半年开始,高德地图的确加大了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但这不是商业化考虑,而是出于to C的服务考虑,高德拒绝去做任何餐饮商家等信息的排行,不会在这上面去做广告经营。”
对于为何目前对高德的盈利没有要求,俞永福称,高德从2014年发展到现在,三年时间活跃用户增长超10倍,这让阿里对其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另一方面,高德属于特别特殊的环节,是连接现实世界到网络世界的核心节点,因为不可替代以及巨大的商业价值空间,“所以我们愿意给它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