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底,我发过一篇微信文章,题目是《北斗标配化已经箭在弦上,刻不容缓》。现在,已经到年底,如何在未来的三年间,我们实现北斗兼容机真正的标配化,其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我们对于北斗系统及其应用服务的宣传,声势不可谓不浩大,但是百姓大众却没有感觉,人们还是觉得北斗离开自己很远,没有切身的体验,自己既没有见到北斗的应用,或者说是更没有亲身感受到北斗的服务。实际上,北斗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北斗可能就在我们手中。至今年十月份,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业已超过14亿户,其中80%以上使用的手机是智能手机,达11.3亿台。而卫星导航定位已经成为手机的标配。所谓标配,就是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标准化配置,也就是必配。比强制性配置都厉害,没有这一功能,就不算是智能手机。而在这个11.3亿台中究竟有多少台是具有北斗功能的?答案是其中的60%以上,大约为6.78亿台。为什么那么有把握呐?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从2012年年底,北斗二号系统宣布正式投入区域运营服务后,国内所有的卫星导航芯片和模块,及移动手机公司厂家,均将北斗功能作为导航定位第一要素加以考虑,包括国外的GNSS芯片厂商,如ublox、意法半导体、Skytrack,和智能手机芯片厂商,如高通、博通、联发科,均宣布其新产品中都包含北斗导航定位功能。时间过去五年了,差不多所有著名的GNSS和智能手机芯片厂商,都逐步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四大全球系统(GPS、GLONASS、BDS、Galileo系统),甚至于QZSS的信号接收,作为自己产品的标准配置,作为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这是全球卫星导航产业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北斗兼容机标配化就是产业必由之路。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调狠抓北斗标配化?目的是引起大家重视,将北斗系统的隐性使用显性化,让大家能够真正的体验到北斗就在我身边,就在我手上,就在我心中,让大众有感。这是北斗产业当前的重中之重。只有关心北斗、了解北斗,才能用好北斗,北斗高科技才能深入人心,让大众有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中国人用好了,才能使得中国的北斗,成为世界的北斗。
实际上,现在的GNSS标配化是个逐步发展形成的过程。最早在美国推进安全救援的过程中,在1996年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移动电话的基于位置服务过程中,有个增强-911(E-911)相关的强制在移动电话中增加位置报告功能的法令,至1999年在第二版法令中,选择GPS也作为定位手段,而且规定在2001-2005年期内,以每年增加20%的份额,让手机位置报告功能,在五年过渡期内,完成标配化进程。用类似的方式,欧洲推动增强-112(E-112),也是用强制性办法。俄罗斯要求强制应用格洛纳斯,是以用税收优惠和惩罚性措施,来促进本国系统应用率的提升。到如今,这些措施均已经成为昨日黄花,因为GNSS系统间的兼容互操作,不仅打破了系统差异性的某些技术壁垒,而且进一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将标配化提升到更高更宽广更深化的层次上。前些日子,我国北斗系统发布的关于兼容互操作的ICD文件和与美国达成北斗与GPS的兼容互操作合作,都是为北斗更多规模地走向全中国全世界奠基铺路。
北斗兼容机的标配化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正如在《北斗标配化已经箭在弦上,刻不容缓》文章中指出的那样:“标配化的重点是以基础设施应用(主要是时间频率应用,涉及通信、电力、金融和交通运输)、大众化应用(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终端,和汽车为主各种各样的车辆,包括大型作业机械,最大程度上推进前装,并扩充到电动车、摩托车、共享单车),以及多种多样的专业应用领域,通过这些应用的带动将全面推进实现北斗兼容机的标配化。”“经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们有望在2020年能够达成三大目标:北斗兼容机的标配化率在导航定位时间应用终端中的占有率达到95%;应用服务终端的社会持有量接近或者超过20亿套,占全球数量的四分之一;形成四千亿产值的一个卫星导航产业,成为全球单体市场中的最大市场,约为全球产值的27%左右。这些正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走向全球的重大基础,因为许多事实证明,在中国把产业做好了,就能够形成国际化优质竞争力”。